2025-06-08(養成365-159)

2025-06-08(養成365-159)

2025-06-08(養成365-159)
《位置不同,不爭;認知不同,不辯;三觀不合,不言》

—— 從價值觀差異談如何分享《3分鐘文稿》和《團購共營。消費致富》

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,每個人所處的環境、所獲取的資訊、成長的背景都大不相同,因此價值觀的分歧成為了人際關係中無法忽視的一環。

當我們嘗試向他人分享《3分鐘文稿》或《團購共營。消費致富》的理念時,難免會遇到對方的不理解、質疑,甚至是抗拒。這時候,我們需要提醒自己:

「位置不同,不爭;認知不同,不辯;三觀不合,不言。」唯有在對的頻率上交流,才有真正的共鳴與價值傳遞。

1、位置不同,不爭:每個人站的位置決定了他的視野

「為什麼對方不願意理解這個機制?」「為什麼他無法看見這其中的價值?」

這些問題可能是許多人在分享時遇到的困惑。然而,與其陷入爭論,我們應該意識到 —— 每個人的位置不同,看到的世界自然不同。

就像站在山腳下的人,與站在山頂上的人,看到的景色絕對不會相同。對於仍處於傳統工作模式、以固定薪資為安全感的人來說,他們可能很難理解共享經濟、社群經濟的概念。他們的思維模式仍停留在「努力工作、穩定收入」的框架內,而無法接受「透過團購機制消費致富」的可能性。

這時候,我們不需要試圖去爭論誰對誰錯,而是應該思考:

「這個人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這樣的觀念?」如果他的視角仍受限於現有環境,那麼無論我們怎麼說,他都不會真正理解。

與其強行說服,不如把心態調整成: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,當他準備好時,自然會看到這條路的價值。」

✅ 分享建議:
• 如果對方尚未準備好,簡單帶過即可,不需要深入辯解。
• 以「提供資訊」而非「說服」的方式來分享,讓對方有選擇的自由。
• 對方若表現出興趣,可以進一步引導,但若抗拒,就不必強求。

2、認知不同,不辯:每個人的經歷塑造了不同的認知

每個人的認知,來自於過去的經驗、教育和環境。當我們分享《3分鐘文稿》和《團購共營。消費致富》的概念時,遇到的最大障礙往往不是事實的對錯,而是「認知層次的不同」。

舉個例子:
• 傳統思維認為「省錢最重要」,但新經濟模式強調「如何讓錢流動並產生價值」。
• 過去的概念是「單打獨鬥才能成功」,但現在的模式是「透過團購共享資源來共贏」。

當兩個人的認知基礎不同時,單靠言語辯論是無法讓對方理解的,因為這已經不是「資訊不對等」的問題,而是「思維模式不同」的問題。

如果對方的認知還停留在「消費就是支出」,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強調「消費也可以變成資產」,他都無法接受,因為他的思維框架裡,根本沒有這樣的可能性。

這時,我們應該提醒自己:「我的目的是分享,不是辯論。」我們的角色是提供資訊,讓對方有機會去思考,而不是去證明自己是對的。

✅ 分享建議:
• 若對方抱持懷疑或無法理解,不必糾結於「讓他接受」。
• 透過案例、數據來呈現價值,而非單純用理論解釋。
• 讓對方自己去體驗,而不是急於說服他相信。

3、三觀不合,不言:價值觀不同,不需要過度解釋

「價值觀」決定了一個人的選擇方向,當三觀不合時,溝通的意義就變得有限。

如果一個人認為「成功」等於「擁有穩定的工作」,而另一個人認為「成功」是「擁有財務自由與時間自由」,那麼這兩個人對於「團購共營。消費致富」的看法,勢必會完全不同。

三觀不同,意味著他們對於「風險」、「機會」、「價值」的定義也不同。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,最好的做法不是試圖改變對方,而是選擇尊重並放下。

「你有你的選擇,我有我的道路,彼此不必說服,只需尊重不同的價值觀。」

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說錯了什麼,而是對方根本不認同這樣的思維模式。如果對方的三觀與我們完全不同,那麼再多的解釋都是徒勞,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用相同的角度去思考。

✅ 分享建議:
• 若對方的價值觀明顯不同,不需要強行解釋,可以選擇「尊重但不說服」。
• 與其花時間說服不認同的人,不如專注在「能夠理解這個概念」的人身上。
• 讓機制本身去說話,讓有興趣的人自行了解與體驗。

結論:回顧自己的初衷,專注影響有緣人

在分享《3分鐘文稿》和《團購共營。消費致富》的過程中,我們難免會遇到質疑、不同意見甚至反對的聲音。但真正重要的,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回應,以及我們的分享初衷究竟是什麼。

回顧自己的初心:
• 我為什麼要分享這個訊息?
• 我相信這個機制的價值嗎?
• 我希望幫助到的是什麼樣的人?

當我們確定自己的立場,並明白「我們的目標不是改變所有人,而是找到有共鳴的人」,那麼面對不同的意見時,我們就不會糾結於說服,而是能夠輕鬆地分享、釋然地接受不同,並專注於真正有興趣的人身上。

位置不同,不爭;認知不同,不辯;三觀不合,不言。

真正的智慧,是懂得在哪裡該放下,而在哪裡該深耕。與其爭論,不如讓時間與結果來證明價值。

(東翰每日文章的分享 2025-06-08)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