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6-04(養成365-155)

2025-06-04(養成365-155)

2025-06-04(養成365-155)
《為什麼會想要創業的人,通常有以下幾種狀況?》

一、因為原有的工作不如意被迫離職或是裁員而轉而想要創業

這是一種「被動型創業」。許多人因為公司裁員、產業變遷或是個人職涯瓶頸,無法再依賴原有的職位,於是開始尋求「自己掌控收入」的可能性。

這類創業者往往在初期比較保守,選擇較低門檻的行業(例如開餐飲、電商、接案工作),希望快速止血,但成功率也因此受限,因為他們的起點多是「不得不而為」。

二、想要為國家社會做出貢獻,並成就心中的理想

這屬於「理想型創業」,往往發生在對某個產業或社會議題充滿熱情的人身上。這些創業者希望用自己的力量,解決現有體制的問題,推動環境改善、教育改革、健康促進等議題。

他們的創業動力不僅僅是收入,而是「使命感」。典型例子是社會企業、公益創業、教育創新等領域。

三、想要大幅提升自己的收入,實現夢想與理想生活

這是「機會型創業」。這類創業者通常有清晰的財務目標,希望突破傳統職場天花板,創造高收入甚至財富自由。

他們多半具備市場敏銳度、冒險精神與商業思維,選擇進入具有高回報潛力的行業,如科技、金融、品牌電商、加盟連鎖等。

其他創業的可能動機

除了上述三大原因,還有一些常見的創業動機,包括:

✅ 家族傳承:繼承家族企業或傳統手工藝,保持家族榮耀。
✅ 興趣轉職:將興趣(例如咖啡、設計、手作)發展成專業事業。
✅ 生活型態變遷:例如為了兼顧家庭、孩子教育或居住地的變動而創業。
✅ 新市場機會:觀察到市場尚未被滿足的需求,決定搶先進入(例如新科技應用、新興產業)。
✅ 退休後創業:許多退休人士不甘於無所事事,反而開始創業實現「第二人生」。

到底多少人屬於「自主創業者」?

根據全球創業觀察(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, GEM)與OECD資料,全球成年人口中,約有12%~15% 正在積極創業或已創業。
其中,「自主創業」者的比例大約佔所有創業者的三分之一,也就是**4~5%**的成年人屬於「純自主創業」(即並非因為被迫轉職,而是主動出於機會、理想或市場洞察)。

在台灣,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數據,台灣每年約有9萬家新創業登記,其中近一半是因為裁員或工作不順而創業,真正屬於「主動型創業」的大約佔比30~40%。因此,台灣每年約有3萬~4萬人屬於「自主創業」。

總結:想要創業的人,通常有以下幾種動機:

1️⃣ 被動轉型:因為失業、裁員、職場不順而開始創業。
2️⃣ 理想驅動:為了貢獻社會、實現自我價值而創業。
3️⃣ 收入提升:希望賺取更高收入、實現夢想而創業。
除此之外,還有家族傳承、興趣發展、生活型態轉變、退休後圓夢等多種動機。

而在現實中,真正屬於「自主創業」的比例,無論在全球還是台灣,約僅佔成年人口的4~5%,也就是說,絕大多數人仍是因「被動原因」或外部壓力踏上創業之路。

(東翰每日文章的分享 2025-06-04)

返回網誌

發表留言